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王少剑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4-10-13浏览次数:10

20241012日,应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西北城乡发展与协同治理研究院邀请,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双聘教授王少剑作了题为《城市扩张背景下中国陆地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远程关联及未来趋势》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斌主持,学院教师、研究生,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共200余名师生线上参加了本次报告。


报告会上,王少剑教授深度整合了在《科学通报》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这两本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向与会者精彩呈现了在城市扩张大背景下,中国陆地碳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远程关联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报告伊始,王少剑教授首先从碳中和这一研究议题的宏观背景出发,细致阐述了碳中和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复杂关联。紧接着,他简要介绍了研究对象与数据基础,并对研究中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方法模型进行了详尽解析,这些方法模型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与权衡模型、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框架、驱动因素剖析模型以及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模型等,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坚实方法论支撑。随后,王教授从城市扩张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中国陆地碳储量的动态变化,全面覆盖了从国家层面的陆地碳储量到具体建设用地乃至国土空间碳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揭示了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王少剑教授进一步融合贸易维度的考量,探讨了建设用地碳储量的隐含流动现象,不仅分析了中国内部的隐含碳流动情况,还深入剖析了中国各区域间建设用地碳储量的远程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国土空间碳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后,王少剑教授基于未来城市扩张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及进行的科学预测,明确指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和谐共生是解决当前冲突与挑战的最优路径之一。

会议尾声,学生积极向王少剑教授提问,针对大家提出的各类疑问,王教授均给予了耐心细致的回答,进一步深化了与会者对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入思考。


报告人简介:

王少剑,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城市地理、低碳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及国土空间碳中和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五年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One EarthScience BulletinAAAG、《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及《地理学报》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H-index 702019-2024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及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023)、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全国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2023)、广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022)、中国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2019)及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7)。担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群与都市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委会委员等,同时担任多个杂志的副主编、客座主编和编委,10多份咨询报告被中办及地方政府采纳或批示。